在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波瀾壯闊的建設畫卷中,,黔江之上的水面承載著歷史與未來的對話。大藤峽入口處,,曾有一處名為紅石磯的險要之地,,這里不僅是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建設的重要區(qū)域,,更承載著一段永不褪色的崢嶸歲月。
據記載,,1944年,,日軍的侵略鐵蹄踏入廣西桂平,燒殺搶掠,,無惡不作,。6艘滿載日軍的大駁船妄圖經大藤峽順黔江而下,擴大侵略版圖,。紅石磯天然地勢險要,,江面狹窄,一塊巨石突兀江中,,成為抵御外敵的天然屏障,。南岸中峽江村12位村民自發(fā)組成伏擊隊,憑借對地形的熟悉,,在紅石磯設下埋伏,。
戰(zhàn)斗當天,村民們待日軍船只進入射程范圍,,就開始伏擊,;日軍被打了個措手不及。神槍手陳亞炳聽聞戰(zhàn)況后火速趕來支援,。
據陳亞炳侄子陳旭明回憶,,此戰(zhàn)斃敵十余名,其中一半皆出自陳亞炳之手,。此前日軍在桂平已傷亡100多人,,經此一役,,更是元氣大傷。紅石磯上的這場戰(zhàn)斗,,有著不可磨滅的歷史意義,。它不僅沉重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,更展現(xiàn)了中國人民在面對外敵入侵時,,團結一心,、奮勇抗爭的偉大精神。
隨著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建設推進,,2017,、2018年中峽江村居民搬遷,紅石磯逐漸沉入水底,。但它完成了使命的接力——曾經,,它是銘記抗日勝利的歷史豐碑,記錄著先輩們的英勇無畏,;如今,它化作托起國家工程的基石,,見證著新時代中國的崛起與發(fā)展,。被江水覆蓋的不僅是抗戰(zhàn)記憶,更是“舍小我,,成大國”的豪邁情懷,,這種精神如同永不熄滅的火炬,在歲月長河中代代相傳,,激勵著無數(shù)中華兒女為實現(xiàn)民族復興而不懈奮斗,。(黃必盛)